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包力 通讯员 陈婕
12月5日,深圳市南山区南油小学报告厅迎来一场别开生面、意义深远的讲座——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能源动力专业22级研究生刘昱麟及其团队,到南油小学做主题为《海洋可再生能源之海上风电》讲座。南油小学校长王春平、副校长萧佳睿、德育处主任赵明参加活动。
此次讲座进行网络直播,南山区14所生态文明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学校同步收看学习。
讲座开始,刘昱麟老师以同学们熟悉的名著《海底两万里》引入,带领大家进入海底的奇妙世界。从“鹦鹉螺号”到海洋能源,刘昱麟老师引导学生们进行头脑风暴,将海洋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并播放了全球气候变暖的短片强调了低碳环保的重要性。
紧接着,刘昱麟老师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什么是风、风产生的原因以及我国风资源的分布情况,同时还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如何对风能进行利用和能量转换的原理。
最后,刘昱麟老师以形象生动的比喻为同学们展示了能源体系特点:才貌双全,气质出众的“水电大姐”;业务能力超强的“核电二哥”;灵活性极高的“太阳能小弟”;文艺范十足的“风电小妹”……海上风电具有资源丰富、单机容量大、发电利用小时高、不占用土地资源等优势。作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海上风电将成为推动风电技术进步、促进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发展方向。
线上线下的同学们听得专心致志、津津有味。面对老师提问的“海洋能源有哪些”、“什么是碳达峰”、“什么是碳中和”等问题,现场三至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敏捷,踊跃发言,对答如流,显示出了南油小学学生优秀的环保素养。
讲座结束后,赵明总结说:“南油小学正在构建未来学校,未来学校是环保的,可持续的。今天的讲座将是我们追求的新的环保课堂模式。今天孩子们的表现,也很好地验证了:我们的学生环保知识储备丰富、环保意识强!”
据悉,南油小学自建校以来,先后获评国际生态学校、国家级绿色学校、全国资源节约型绿色校园等荣誉称号,并开创了蓝色主题的环境教育特色,不断探索新时代德育育人新机制。本次讲座丰富了学校蓝色海洋课程,再一次强化了老师和同学们对海上风电及相关的海洋可再生能源更深入的了解。
在蓝色环境保护生态文明教育的道路上,南油小学已经实践了17年。学校秉承“活动育人,绿色发展”的理念,成立“生态文明工作室”,通过工作室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不断研究、创新和实践。
“蓝色主题的环境教育”作为南油小学的教育特色之一,不断与时俱进,其内涵已不仅仅局限在保护海洋等领域,更是赋予了很多新时代的要求。学校希望能有效开发整合海洋、校园、家庭、社区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创设优化海洋教育环境文化,打造“蓝色海洋”为特色的生态文明环保课程暨蓝色课堂,培养学生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让环保成为师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时尚、爱好和习惯。
审读:孙世建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